前言
谈起“雅利达事件”首先要从1983年的“雅利达冲击”说起,这次事件对美国游戏市场以及整个游戏界来说可以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导火索是因Atari对第三方开发公司监管不严,大量垃圾游戏涌向“Atari2600”主机,最终使美国玩家谈游戏色变、长期无人问津。
为了挽回局势,Atari买下了当时红极一时的科幻电影《ET外星人》版权并制作成游戏,遗憾的是这款空有头衔游戏性缺失的游戏最终连同雅利达游戏机一起被埋葬在了尘土之下,关于埋藏事件的这段丑闻直到去年才被媒体证实。
中国手游市场与雅利达事件的共同点
中国手游市场空前繁荣,目前规模已经赶超了端游市场,大量市场数据屡报佳绩。不管这算不算硬币一端,但事实是越来越多的手游公司挤进了浩瀚的手游大军。
就游戏质量而言,每年勉强能够拿出手的手游就那么几款,而大部分是那种投机取巧的五秒删游戏。
中国手游市场与雅利达事件的不同点
显然中国手游市场远比雅利达时代更为复杂,产业模式化、垄断、IP争夺,一个原本不错的点子即将成为游戏出炉之际,就不得不被迫烙上这些市场的庸俗印记,哪怕再好的游戏没有遵循市场规则也还是收不回本金,能够坚持制作理念一郑千金的厂商很少了。
而雅利达公司走上这一步却是想利用数量优势打击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任天堂”,没料到自己也被粗制滥造的给坑惨了,为今后任天堂的游戏革命留下了启示和借鉴。
中国手游市场不会像雅利达那样在短暂的时间里流失大比例客户,手机游戏大多数提供免费下载,只需花点内存却不用担心花钱买了不好玩的游戏。另外最大一点差异是,中国大部分网民有每天固定使用手机玩游戏或上网的习惯,因此一些再粗制滥造的手游到了这群用户手里大不了成了“休闲”和“睡前”游戏了。如今随着电信业的迅速发展和3G、4G业务的成功开展,使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的基数用户不断飞涨,完全不可能出现那个时代的雅利达一说了。
后话
虽然从业者们不必担心手游市场会重演雅利达事件,但是产业内部还是存在着三颗毒瘤:“渠道拿走大部分利润”、“腾讯的垄断”以及“国内手游优秀IP的匮乏”!未来走向恶性的可能性很大,也许手游行业现在的欣欣向荣真的只是硬币的一端。数位化、模式化、市场经济化、缺乏制作者的独立思想和创意,制作人还能把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