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最后一周,一大波互联网企业徘徊在港交所门外,涌起一股上市潮。
独角兽美团也出现在长长的等候名单上,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尽管整体实力强悍,但招股书中亏损 38.2 亿元(调整后亏损 28.5 亿元)的刺眼数字动摇着外界对美团长期发展的信心。
从小而美的团购长成包罗综合服务的庞大平台,美团希望通过互联网商务平台打造生活服务的生态帝国。这样的扩张逻辑不免令人想起曾经盛极一时的乐视:不计边界地在多个业态上狂奔,最终难免人困马乏,遥想落空。
所有人都在担心:美团会是下一个乐视吗?
1
王兴终于把美团点评带到了上市,这是他迄今为止三段创业历程里的高光时刻。
美团点评最早从团购起步,在强调专注垂直领域的互联网业内特立独行——过去八年时间里,它的边界逐步延伸到酒店、旅游、餐饮、外卖、出行、新零售等市场。现在已经基本是一个线上生活服务交易平台与线下服务提供商的合体了。
招股书显示,过去一年时间,有3.1亿用户选择在这个巨大平台上消费。美团通过佣金、在线营销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和销售收入营收339亿元,其中近八成来自平台440 万活跃商家。
据媒体报道,美团最新估值比一年前翻了一倍到600亿,甚至超过领跑上市的小米。显然,王兴的野心不止于此。他接受《财经》专访时曾提到,美团梦想有机会成为A、T一个量级的公司(市值均在万亿级别)。他认为,餐饮、旅游、到店综合每个领域都可以值几百亿美元,但实现的时间至少需要五到十年。
看上去,这是一个宏大又漫长的目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赞同美团的逻辑。曾经,“千团大战”中杀出来的美团不甘心只做阿里生态中的一环,双方甚至决裂。
美团要做成一颗“恒星”。王兴称,因为“一颗流星烧完就烧完了,行星可以长久存在,但它不会自己发光……只有恒星是靠核聚变,所以恒星必须够大。”每当外界质疑美团四面出击,不断扩张的策略时,王兴就搬出亚马逊挡箭:当年亚马逊也面临看空,但十年之后再看,它是多么厉害和有远见。
这套说辞同样也是王兴用来说服投资人的理由,借着亚马逊的励志故事,王兴让投资人相信,他已经为美团扩张打上了必胜的思想钢印。
2
从出生开始,美团就面临着强敌环伺的局面。它更不惧怕拉长战线,经常主动或被动地进入战斗状态。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半壁互联网江山都是它的敌人。
“看起来我们什么都做,但实际上我们只做一件事。”王兴将美团定义成出售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他说:“想要下馆子的、点外卖的、看电影的、旅游的、租车的,基本上是同一个群体。”
最初起家的“美团”和“大众点评”,现在也只是美团整个业务体系中相对次要的存在。

美团业务布局时间轴
美团每走一步的节点,都对应一个细分领域。而且,大部分域内都在密集竞争。这意味着:每插入一个市场,美团就必须要面临行业内一个甚至几个已经相对成熟的对手,打一场代价极大的苦战。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打车领域。
2017年情人节,美团率先在南京上线打车业务,根据官方的统计口径,当年的新业务及其他销售成本超过11亿元,其中网约车司机成本就达到2.93亿元。
今年3 月,爆发了美团、滴滴、嘀嗒、高德地图混战上海的局面。各家不仅推出了司机端不抽成、加大接单补贴等优惠,用户们更是各种优惠券拿到手软。以美团打车在上海第一周的220万单,每单平均补贴30元计算,仅一周时间就烧掉6600万。
从这半年时间来看,美团的搅局并不顺利。虽然宣称赢取了上海1/3的市场份额,不过被诟病出现刷单等问题,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不太好。上海官方约谈网约车企业要求良性竞争,美团试图以补贴等方式迅速打开市场被扼制,时至今日,业务也只成功进入了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